探访沙捞越雨林中的猎头族部落!

  在西方探险家的一些日记里,对婆罗洲的介绍是片面的,但如果综合起来,大概就是一个由猎人头部落、大犀鸟、食人花和巨嘴鳄组成的奇异世界。不过,难能可贵的是,探险家们的描述,如今在古晋的国家森林公园中还是可以找到!

  

 

  早餐时,向导给我们讲解了最新的行程安排:乘坐长艇逆流而上,去探访丛林里的部落长屋,在宽敞的阳台和伊班族人聊天,了解他们的土著文化并且品尝他们自酿的米酒,还要向长屋族人买一些手工编织的毛毯或其他工艺品。

  

 

  导游所说的长屋,实际上正是马来西亚沙捞越热带雨林中最特色的一种独特风格民居,目前只有土著人还在居住。“长屋”的长短不等,短的数十米,长的足上百米,长屋往往是沿河而建的,因地势的不同,有的呈“一”字形,外观整齐;有的连片起伏,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,是沙捞越州最特别的一种人文景观。如今,长屋的主人主要是当地的伊班人。

  

 

  长屋由高架木桩支起,一般距离地面3~5米高,多是竹木的结构,长屋的主体分为三个功能部分:一是晒棚,主要用来晾晒谷物和衣物;二是居室,屋主一般是席地而眠;第三个作用是长廊,上有房顶遮阳避雨棚,也是“长屋”用途最广的区域,既能做家庭开会场所、起居室,也可以当会客区,重要的仪式和庆祝活动也都在长廊区域举办。住在同一间长屋的人通常都有亲属关系,谁家生小孩、娶媳妇,还会在原来“长屋”的旁边再接建一间“长屋”。因此,长屋越长,也代表这个家族越兴旺。待多个长屋连成一片,就成了自然村落。长屋是沙捞越土著人的特有居住形式,不过,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搬到城里居住,类似这样的原始长屋已经越来越少了。

  

 

  

 

  

 

  向导说,如今沙捞越州的人口主要由马来族、华族和土著达雅克人组成,而土著部落比几十年前已经少了很多,且只居住在雨林里,平时他们也不愿走出雨林。土著部落中,以达雅克人为主,他们又根据不同的居住区域和生活习惯分成了两族:伊班族(即海上达雅克)和比达友族(即陆上达雅克)。历史上这两族曾长期敌对,并且互相以猎取对方部落仇家的头颅为荣,真不知道这得有多大仇怨啊!所以,达雅克人也因此被称为“猎头族”。

  

 

  

 

  

 

  在我们探寻雨林深处的一些历史年代久远的长屋时,曾在一栋屋主的房梁上看到了吊挂的骷髅头,黑黢黢的让人不敢正视。其实,那就是传说中的“猎人头”。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,伊班族人和比达友族都有猎取人头、炫耀武力的习俗。按照旧习俗,伊班族男青年年满18周岁时,就必须设法猎取一个敌人的头颅挂在门外,以示长大成人。据说,悬挂头颅越多的长屋人家,来求亲的女孩子就会越多。武士们在猎获人头之后,还会在自家房梁上悬挂成串,一为向敌人示威,二来为炫耀他的勇猛。按照伊班人的传统,这些头骨是不可以用手去触摸的。伊班族人相信,这些头骨都是有灵魂的,头颅主人的灵魂就徘徊在长屋周围,如果谁对他们的头骨不敬,就会有不详的事情发生。于是我们尽管很好奇,但仍然仅限于眼观。如今,猎人头的陋习早已绝迹,但那些早年间留下来的头骨依然还在,虽说已过去了上百年,但乍看上去仍然令人毛骨悚然,真不知道当地人是怎么和这些头骨朝夕相处的!

  

 

  

 

  卡诺维特(KANOWIT)及松河(SONG)沿岸一带的部落地区,主要是伊班族居住的传统领地。我们也像当地人一样乘独木舟进入。独木舟又长又扁,一人坐下,放下手,双手就搭到了船边。进入的水路时宽时窄,河道两旁全是高大浓密的植被树林,阳光穿透树冠缝隙照射下来,洒在河面斑斑点点。

  

 

  这片巨大的热带丛林依然保持着相当原始的风貌,那些神秘的原始部落至今还生活在幽深的密林中,保持着他们部族一直沿袭的各种风俗传统。要是你有兴趣,完全可以在湿暖的空气中欣赏热带雨林的奇妙景色。在途中,我们看到了濒危的婆罗洲红毛猩猩,害羞怕人的长尾猴,悠然自得、爱追着人走的野猪。据说,只有运气最好的人,还能看见长相奇特的长鼻猴。

  

 

  约摸航行半个小时后,伊班族人的一排排长屋出现在前面。“长屋”居民见有客来访,都热情地下楼迎接,然后把我们请到楼上——我们手脚并用地爬上用树木做成的梯子,才能到达长屋。进了长屋,先喝上一口伊班族人自酿的米酒,先是伊班族人为我们表演了传统舞蹈,就连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也穿着一抹色彩艳丽的裹胸装上来助兴——弹着一种不知名的自制乐器,发出吧啦吧啦地声音。

  

 

  

 

  伊班族人自古就有吹筒射毒箭来对付敌人的传统,从而获得领地和战利品,如今这门古老的技艺也成为了我们今天的娱乐项目。试过之后发现,将箭从竹筒吹出去并不难,难的是要指哪吹哪,这才是见功夫的地方!如今居住在长屋的部落孩子还不少,而且据说他们也能接受到正规的教育,有的甚至会讲流利的中国话。

  

 

  

 

  走出长屋,恰好是黄昏时分,阳光斜射在五颜六色的房子上,煞是诱人。沙捞越有许多的特产,如石油、天然气、棕榈树、胡椒等等,还有一个不可不提的就是燕窝。尼亚石洞到现在还是采集野生燕窝的传统之地,许多人会特地到石洞去感受燕窝是如何辛苦取得,从而理解为何它们能被卖出高昂的价格。

  

 

  

 

  尼亚洞国家公园位于沙捞越东北部的尼亚河边,靠近米里附近。1950年开始,考古队在洞内和邻近的地点,陆续发现古人类和动物的遗骸和活动遗迹,说明早在4万多年前,就已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和活动。1958年,在尼亚石洞发掘出大约4万年前的东南亚最古老的“现代人”头盖骨,它证明了早在公元前4.5万年,就有人类在这片如今称为“沙捞越”的土地上生活。靠近尼亚洞穴的是彩画洞穴,有史前人类留下的壁画。壁画显示这些古老的部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信仰。他们将亡故的族人安置在葬船上,让其顺水漂流而下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